你的位置:首页 > 发表文章

令亡者明白无常,才是对亡者最好

2020/2/1 12:03:22      点击:
令亡者明白无常,才是对亡者最好
 
    葬礼,一般称为白事或后事,是代表着一个人的正式死亡,而为亡者所举行的一种仪式,亦可以说是一种处理遗体的方式。世俗大部分人都很重视葬礼的仪式,表示对亡者最后的尊重。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葬礼形式,不同的宗教亦如是。


    虽说人死如灯灭,再也没有形体,但很多人依然坚信人死后,会以另一种情况延续下去。所以中国人的葬礼仪式,会焚烧衣纸,衣纸的款式十分细致丰盛,各种世间所需的物资,应有尽有;期望过世的入可以在另一空间,生活得富足,不会有所匮乏,很是表示了亡者亲入的一片孝心。


    在世俗人眼中,认为这样做对亡者最好,但在宗教的角度呢?


    天主教、基督教的葬礼多数在教堂举行,由牧师或神父主持,唸祷告文愿亡者安息升入天堂;大部分葬在教堂的墓园,后来流行火葬便也有选择火葬的方式。


    伊斯兰教的葬礼比较简单,清洗遗体后以白布包裹,为亡者诵可兰经后土葬,遗体面朝圣地。


    印度教则采用火化方式,认为可脱离世间与肉体的痛苦。


    佛教因主张出离不入轮回,不坠三恶道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;因此佛教的葬礼注重超度的仪式,为亡者诵经咒,以火葬为主。而藏传佛教中有一种天葬仪式,是将遗体切割让秃鹰食用。一般人对天葬并不是很能接受,尤其传统的中国人,有一些连火葬都十分不安而排斥。


    有人认为人死后依然会有感觉,因此十分害怕自己的遗体遭受火烧的痛苦,这也导至很多人不愿意在死后捐赠器官。


    大乘佛教主要宗旨是菩萨精神,修六度波罗蜜。六度波罗蜜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而在布施一项上,人死后可以做最大的布施,就是将自己身体的器官捐赠给有需要的人,可以救活几条生命,真是功德无量。


    讲得容易,但真要在捐赠卡上签名时,会不会犹豫?


    佛教以人死后,不要再入六道轮回,再流转生死,要投生西方极乐世界,故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为目的。亦有很多对亡者的超度仪式,简单或复杂都有;主要是针对亡者死后不要受苦,千万不要坠入三恶道。


    到底怎样做,才是对亡者最好的呢?


    在义净三藏所撰的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中,有提及世人为亡者做了很多认为是对亡者好的事;有在自己房内设置灵位供奉、有披麻戴孝、违规留长发(出家人不能留发)、有哀哀痛哭、有在墓旁结芦而居守孝、有读经念佛、设香花等;甚至有泣血三年,七日不食,才认为是孝子所为。义净却认为这样只是将自己弄待疲累不堪,不但帮不到亡者,反而令亡者加上尘世劳苦的枷锁,从黑暗再走向黑暗;对亡者来说,徒劳无功,无法使亡者领悟缘起之三节。


    缘起,指十二因缘;即是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意思指人因十二因缘而在世间流转生死,轮回不息,不能出离。三节是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


    对亡者来说,最重要是让其灵识明白缘起,才能不再流转生死轮回。所以亡者亲人做的事,如哀伤痛哭等,只是自己认为全了孝道,殊不知对亡者反而成了牵绊。所有不能使亡者明白缘起的仪式,都不算是好。


    义净在印度的那烂陀寺和僧团生活了十年,认为依佛陀的教诲去做,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

    当时僧团的做法是;当比丘去世,由另一比丘确定其已死亡,当日即刻送到火化处火化。当焚烧遗体时,亲友们都聚在一旁,让一位合资格的比丘诵一段《无常经》,不需要太长,大概一张纸就可以。然后在场的人都各唸无常,随即散去各自回住处。


    《佛说无常经》的内容,正是说生老病死,容颜变衰,为病所侵,无可避免,世间一切包括亲人,皆是无常(即不是永恒),都应舍去。


    众人回去后在寺外池内连衣沐浴,洗完后换上干的衣服,再回自己房内,用牛粪净涂地面(当时认为牛粪是洁净之物)。这样做的意思是指参加完丧礼,回去后洁净自己,亦表示此事已完,亦应放下。


    在丧葬的场合,没有特别的仪式。有些人会为亡者收拾起其骨灰,做塔安放,称为俱椤,即灵塔。曾有灵裕法师追念先人并为其修福业时,不为亡者哭泣,不着孝衣,当时京都和洛阳一带有些僧人追随法师的做法。有人以为这样做是不孝,但其实是更符合戒律,也是对亡者最好的仪式。